欢迎访问安徽寿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职工风采

足迹 · 心语——综合办公室黄如一下乡实践报告

瓦埠湖湖面运营管理基地

发布时间:2025-09-04 17:59 来源:安徽寿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黄如一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25年7月22日,在集团领导的统筹部署下,我有幸与28名同事一道,成为集团“换岗体验・双向成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首批参与者,实践地点分在了瓦埠湖湖面运营管理基地。在为期一周的基层实践中,我受益匪浅,不仅看到美丽的日出、感受了在湖面上乘风破浪的驰骋,还亲身参与到了巡逻和渔民的日常捕捞中去。这份鲜活的经历,不仅打破了坐在办公室里的认知局限,更让我对瓦埠湖湖面运营管理的业务逻辑、民生温度有了触手可及、直观清晰的理解,收获远超预期。

湖面运营管理并非单纯的“管湖护水”,而是紧紧地将生态保护、秩序维护和渔民生计串联在一起,是围绕湖泊可持续发展、功能性发挥与安全有序运行展开的系统性工作。在这场沉浸式体验中,诸多细节与感悟沉淀于心。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我的感受。

一、驱赶越界偷捕渔船,是守护专业渔民“饭碗”的关键防线在开发区,天刚蒙蒙亮,巡湖工作便已开始,这是抵御外地偷捕渔船的“黄金时段”,也是湖面管理员们日复一日的坚守。记得第一天巡湖,在老咀北渔场,老远就看到一艘形迹可疑的渔船,快艇立刻响起警报开到渔船附近。靠近后才发现渔场承包户正情绪激动地与偷捕者交涉,后了解情况才知道这两人不仅违规越界捕捞,他们渔船的螺旋桨更是把该处承包户精心布好的渔网撞破了。对于以打渔为生的专业渔民来说,一网的鱼货就是一天的收成,就是一天的生计。随后派出所执法人员到现场协商偷捕渔船赔偿专业渔民五千元的当天打网费,专业渔民需自行修补渔网,之后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也是渔民无形中的损失。这次巡逻让我真切懂得:偷捕不仅是对湖面秩序的破坏,更是对专业渔民生存权益的直接冲击,夜间值守与凌晨巡湖的每一分钟,都是在为渔民的“安稳日子”保驾护航。

二、专业渔民的收入高低,藏在“产量”与“品类”的双重博弈里。跟着巡逻快艇深入到各处渔场,我曾多次见到渔民收网的场景,网绳被拉上岸时,鲜活的鱼货翻滚跳动,就连水鸟也争先恐后的来“分一杯羹”,满满当当的景象总让我认为是“丰收之喜”。可渔民们脸上的平静甚至落寞,看起来与眼前的丰产格格不入。后来在交谈中才得知,打捞上来的鱼货虽看起来量大,但值钱的却没多少,网里多是幺皮子、戈牙鱼和小白虾等卖不上价钱的,小体鱼货只能拉去加工做成饲料贱卖,而真正能撑起家庭收入的毛鱼只有少少几筐,作为瓦埠湖“金字招牌”的银鱼今年不在汛期,更是连个影儿也看不见。这番话让我明白,渔民的“收成”从来不是“数量”的单一维度,水产品类的稀缺与市场价值的差异,才是决定他们收入的关键。

三、湖泊生态保护与渔民增收,需在“管”与“扶”之间找到平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渔民靠着瓦埠湖吃饭,要维持生计、增加收入固然重要,但对瓦埠湖的保护管理也不容忽视。在巡湖途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渔民对“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薄弱,他们对规则的理解仍停留在 “不越界、不偷捕、禁渔期不捕”,对“如何在保护中增收、在增收中保护”缺少引导——比如有些渔民仍沿用传统渔网,未能根据鱼类生长周期调整网目大小,导致幼鱼多被捕捞,既影响资源的可持续性,鱼货规格小也卖不上价钱。有些渔民想要尽可能的多捕捞些,使用网眼过小的渔网,但网眼过小过密会导致收网时带起湖底的淤泥。淤泥承载吸附着数以亿万计的湖底微生物,并且因其本身具有黏性不易流失,成为了一片湖水天然的清洁剂。淤泥的流失不仅使湖水变浑、水质变差,而且进而还会影响到湖底水生生物的食物链,水产产量也会随之减少。长此以往,这些“保护”与“增收”之间的脱节,对瓦埠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会有明显的影响。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是联系群众的“紧密纽带”。此次瓦埠湖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唯有脚踩泥土、到群众中去,才能读懂他们的急难愁盼。基于本次实践中的观察与思考,我提出四点个人拙见,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一是引入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巡湖系统。可在瓦埠湖重点渔场布设高清监控报警设备,重点时段结合无人机巡航,实现“人防+技防”全天候监管,有效减少偷捕行为发生的同时,也能适当减轻夜间值班人员的压力。

二是构建联动执法体系,筑牢渔民权益防线。建立湖面管理部门、派出所、渔政部门的联动机制,巡湖过程中统一着装,增强巡逻执法的严肃性。一旦发现偷捕,确保执法部门快速响应,不仅要明确罚款标准,还要对已下达先行处置通知书并还多次偷捕的渔户处以罚款,从源头遏制违规行为。

三是邀请水产专家现场指导,推动渔民可持续增收。邀请水产专家定期跟着巡逻艇,实地深入打捞现场,指导专业渔民调整改进捕捞方式,并输出相关的科普知识,以期能促进瓦埠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长久造福一方居民。

四是集团可发挥国企优势,在汛期,水产品产量大时,不仅可上架电商平台,也可以对接深加工企业,帮助渔民将瓦埠湖的毛鱼等特色水产品拓宽销路,实现增值创收。

此次基层实践,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次宝贵的经历。它让我懂得:基层与集团的发展息息相关,是集团践行社会责任、扎根民生土壤的重要阵地。唯有深入基层,以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民忧,才能营造鱼水情深、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夯实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在此,我衷心感谢集团给予的实践机会,感谢开发区工作人员的照顾和带领,未来我将把此次所学所悟转化为工作动力,以更务实的作风为集团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