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寿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职工风采

足迹 · 心语——投融资部徐继胜下乡实践报告

大井水产养殖基地

发布时间:2025-09-04 18:22 来源:安徽寿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徐继胜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七月盛夏,暑气蒸腾。我暂别日常的投融资业务,与两位同事一同前往寿县小甸镇大井水库,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中,我全程参与跟班作业,与一线员工共同执行巡湖、日常维护等任务,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基层渔业生产管理的完整流程,也为后续投融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一线经验和真实案例。

大井水库位于小甸镇双湾村,主营业务为水产养殖,秉持“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并辅以湖区垂钓等配套服务。水库主要养殖传统四大家鱼,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循环系统,总面积达九千余亩,具备显著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价值。

现场工作中,员工每六人住宿于一间狭小的老旧砖瓦房内,宿舍中除床位外,主要用于布置湖面实时监控屏幕,职工食堂未设排烟设施,条件较为简陋。除负责湖面监控外,员工还需承担环保巡查与垂钓管理等任务,包括清理水草和岸线垃圾、防范偷捕行为等。尤其在夜间,监控视野有限,必须依靠人工沿湖巡查以保障安全。

傍晚时分,我随一线员工巡护于堤坝上,晚霞映照,也引发了对大井公司所面临困难与出路的深入思考。首先,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严重制约运营效率。管理用房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简陋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仅影响效率,也难以吸引和留住技术人才,导致一线人力紧张,员工不得不实行两班倒高强度工作模式。其次,监控与技术手段滞后,主要依赖“人防”而非“技防”,夜巡路况复杂,员工身心压力较大。再次,产业链条仍显原始,附加值挖掘不足。目前收入主要依赖原鱼销售和垂钓门票,虽曾在40天内实现26万元销售额,但尚未建立品牌效应和市场溢价,生态渔业的潜在价值仍有待提升。最后,企业受限于发展初期的资金积累不足,自有收入难以满足贷款条件,融资渠道受限。

结合本职工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应对路径:

一是积极对接政策性与开发性金融资源,争取专项资金与低息贷款,优先投入基础设施安全改造与员工生活环境提升,增强基地可持续运营能力和人才凝聚力。

二是探索引入智慧渔业物联网系统,推动监控、水质监测、防盗预警等环节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降低对人力的依赖及安全风险,全面提升管理效率。

三是依托其生态养殖模式,深入研究绿色金融产品适用性,同时对接小微企业扶持资金,探索依托未来收益权、经营权质押等方式拓宽启动资金来源。

四是积极推进产业链协同与品牌建设,融入小甸镇农文旅整体品牌规划,协助对接下游食品加工、生鲜电商等企业,推动订单农业和深加工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抗风险能力。

此次实践经历深化了我对生态渔业的认识,也为投融资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考。我将把实践中获得的生态理念与融资方法融入本职工作中,努力助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应有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