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寿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职工风采

足迹 · 心语——综合办公室刘俪菊下乡实践报告

安丰塘水产养殖基地

发布时间:2025-09-04 18:09 来源:安徽寿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刘俪菊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此次实践,让我们沉浸式体验了传统渔业养殖的日常,了解了古塘公司的养殖技术、管理模式及运营特点;了解了传统养殖工作的难点与痛点,并就进一步资源整合、技术升级展开了深入思考。

一、实践背景及内容

古塘公司负责管理5.1万亩安丰塘和1200亩鱼苗站,拥有专业化人繁职工10人。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学习了传统渔业养殖的核心环节,体验塘口管理日常工作。在观察鱼类活动时,学会了通过“鱼苗浮头”判断缺氧;还知晓了饲料发酵与投喂要遵循“定时、定量、定质”原则,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才能保障鱼苗的正常生长;协助清理塘口杂物时,也搞懂了水草的“两面性”——它既能当鱼食助力生长,繁殖过盛却会干扰鱼苗生存。在育苗区,我们参观并了解了公司传承数十年的“土法育苗”技术——通过给母鱼注射药物催产,利用孵化环道水流旋转模拟自然河道,为鱼苗孵化营造适宜环境。等等这些厚重积淀与精湛技艺,既是古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却也因时代变迁而面临发展的挑战。

二、古塘公司的发展困境

古塘公司传承几十年的传统养殖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态养殖+本土化管理”模式,所产鱼类品质稳定,在本地市场积累了良好的口碑。目前,公司鱼苗站核心业务集中于鱼籽、鱼苗销售,同时还承担着政府的增殖放养任务。在与一线员工深入交流中,我们记录下了养殖环节的两大现实困境。一是传统养殖过度依赖人工经验,智能化程度低,导致劳动强度大,效率提升空间受限;二是存在人才断层风险,年轻员工留存率低,一线养殖人员多在50岁以上。

三、实践感悟与建议

这次为期7天的实践,带给我的不只是对产业困境的认知,更有在亲身体验养殖工作后产生的深刻感悟。

第一,一线实践是理解产业链的“活教材”。

此前在集团工作时,我对于“渔业养殖”的认知仅停留在报表数据层面。通过此次实践,才真切体会到每一批成鱼背后,是养殖员“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日复一日的巡塘、投喂与坚守。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集团的稳健发展,离不开基层一线的扎实根基;集团的“协同发展”,关键也在于理解彼此的价值与不易。

第二,传统与创新需要“双向赋能”。

当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碰撞,我们更需在守护与革新间寻找平衡点。古塘公司沉淀的传统养殖经验是宝贵财富,但其面临的效率与成本问题,也需要适度的技术升级。例如,在保留生态养殖优势的同时,引入现代化智能化设备,以此降低人工成本——这不是否定传统,而是让传统在新时代更具生命力。

第三,“安丰塘”品牌化打造潜力巨大。

古塘公司身具集“悠久历史+绿色生态”的独特的资源禀赋。依托安丰塘几千年的历史及优质的渔业资源,可以通过制定系统的品牌建设方案,结合其传统生态养殖的优势,提炼独特的品牌故事,突出“生态、绿色、传统工艺”等核心卖点,并通过借助集团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门店,进行全方位的品牌推广。同时,可以依托安丰塘的秀水和丰富的渔业资源,打造集“康养+娱乐+文化”一体的康养基地,分设专业竞钓区与亲子体验区两大垂钓平台;规划露营主题区,提供场地、帐篷、共享厨具等租赁服务;开设研学体验区,打造“以安丰塘活态遗产为教室、以传统渔业技艺为教材、以生态责任为教学目标”的研学游,学习了解安丰塘及寿县两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参观体验传统渔业养殖、繁育流程。

四、总结与展望

此次前往古塘公司的实践,让我们对传统渔业养殖的艰辛与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也清晰看到古塘公司在困境中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通过技术升级为传统养殖“减负”,通过人才机制为发展“造血”,通过品牌运营为价值“赋能”,让安丰塘的千年活水滋养出更具生命力的产业,让古塘公司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为集团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沉潜而持久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本次实践的分享,不足之处,恳请领导和同事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